縣司法局針對社區矯正對象法治意識薄弱、就業技能缺失、社會融入困難等突出問題,立足縣域實際,整合資源打造西北片區社區矯正對象法治教育和心理矯正基地,創新構建“法治教育+心理矯正+技能培訓”三位一體綜合幫扶體系,有效提升矯正精準度與實效性,為深化縣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有益探索。
整合資源建平臺,構建閉環矯正模式。為克服傳統監管模式的局限,縣司法局整合司法所與民法館資源,建成集法治教育、心理矯正、技能培訓、社會融入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幫扶平臺。平臺突破單一監管思路,通過模擬法庭審判、法治文化體驗、團體心理輔導等多種形式,著力構建“認知-情感-行為”完整矯正閉環,推動社區矯正工作從被動監管向主動賦能轉變。
聚焦“三位一體”,實施精準分類幫扶?;貒@三大核心模塊,實施精準化教育幫扶。一是法治教育強基。開設“社區矯正大講堂”,邀請法官、檢察官深度解析本地典型案例;運用VR技術在法治文化體驗區沉浸式還原犯罪現場,強化對象法治觀念,提升教育實效。二是心理矯正固本。配備專業心理咨詢師,建立“一人一檔”動態心理圖譜,提供個體咨詢、團體輔導、音樂放松等精準心理干預。累計服務600余人次,成功化解心理危機27例,有效促進對象社會功能修復。三是技能培訓賦能。緊扣本地產業需求,開設電工、電商、養老護理等“訂單式”實用技能培訓,聯合人社部門頒發國家認證證書。培訓后就業率達83%,顯著提升對象謀生能力。
創新協同機制,提升綜合保障效能。積極探索創新路徑,強化工作合力與智慧支撐。一是創新工作模式。推行“線上+線下”雙軌融合模式。線上依托藍信平臺推送法治微課、心理科普,實現學習打卡全覆蓋;線下側重技能實訓與深度輔導,確保教育連續性。引入VR行為訓練系統模擬高危場景,提升對象抗誘惑能力。二是健全聯動機制。建立“基地+”多元聯動機制。向上爭取縣司法局政策資源支持;橫向聯動職業院校輸送優質師資;向下延伸至村(社區)設立流動服務站。組建愛心企業聯盟提供過渡性崗位,引導志愿組織開展公益實踐,織密社會支持網絡。